北大-巴政气候周系列报道之三 王彬彬:中法青年为“碳中和”未来“双向奔赴”
编者按
2024年10月21日-25日,在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法国驻华大使馆、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战略支持下,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巴黎政治大学环境转型研究所成功承办“北大-巴政气候周——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系列活动。该活动被列入中法建交60周年官方活动目录。
近日,“北大-巴政气候周”总策划、我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发起人王彬彬为《中法对话》杂志撰文,回顾了中法两国携手应对气候挑战、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合作历程。
她详述了北京大学与巴黎政治大学在碳中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实践,并期待两国未来在气候治理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下为发表在《中法对话》杂志上的原文:
中法青年为“碳中和”未来“双向奔赴”
过去15年间,我一直跟踪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从哥本哈根到近期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9次缔约方会议,我见证了中、法等大国在气候治理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看到来自高校、智库和企业等不同民间力量在推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作用和潜力。
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如今高温、热浪、洪涝、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普遍。作为普通民众,无论你生活在纽约、巴黎、北京、东京,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感受到气候变化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出席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时曾指出:“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
中法携手为全球气候行动注入动力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中法高级别战略对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两国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取得了重要合作成果。
王彬彬(右二)与参加北大-巴政气候周的学生
2007年11月,中法两国发表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对华国事访问之际,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重申双方坚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需要所有国家本着共同利益、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一起努力。《声明》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同时考虑2℃以内全球温度目标,发出全世界向绿色低碳、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明确信号。同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法两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标志性的《巴黎协定》。此后,中法两国始终是该协定的坚定支持和参与者。
“北大-巴政气候周”开幕式成功举办
中法两国是最早一批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两国2014年创立“中法环境月”,2018年启动“中法环境年”,不断增强双方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共识;2019年,中法合作发表《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2023年,中法启动碳中和中心…… 长期以来,中法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碳中和”联合培养青年人才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气候治理的博弈日益加剧,主要体现在:全球气候治理步入转型时代,气候议题主流化引发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之争;《公约》下多边气候治理主渠道进入低潮期,主渠道外各种双多边气候治理机制兴起,气候谈判的交流功能日益凸显。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无疑给国际气候治理进程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中法、中欧以及大国间在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联合培养碳中和人才。
北大-巴政气候周 中法文化中心气候讲座顺利举办
一方面,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思维和使命感的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全球也需要具有“强乐观”思维的智库、高校、民间团队积极探索创新,给“处于低潮期”的《公约》下多边气候治理渠道注入新活力。
2010年起,我所在的北京大学和巴黎政治大学合作推出“北大-巴政国关双硕士”学位项目,聚焦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能源环境问题等领域,搭建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广阔平台。该项目对培养气候问题专业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巴黎政治大学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去年北大建校125周年之际,两校还联合举办全球治理人才塑造力提升项目,引导学生从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深入探索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打造“引领未来”的国际组织人才。
2024年10月21日至25日间,北大碳中和研究院和巴政环境转型研究所承办“北大-巴政气候周——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系列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C Force Lab)和巴政驻华办公室联合设计统筹,旨在发挥中法高校作用,深化共识,为碳中和人才培养探索创新路径。共有来自北大和巴政近百名学生参加了4场专题研讨会、2次实地调研、2场互动工作坊、1场公众讲座及多场青年论坛等活动,通过两国青年对话与探讨,碰撞思想,为加速青年应对气候行动建言献策。
北大-巴政气候周两校师生共同参观故宫“零废弃”项目
和巴黎政治大学的合作仅是个开始。实现碳中和未来并没有答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巴库(COP29)会议期间,北大碳中和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C Force Lab,希望通过4个维度,包括引入国际碳中和领域新思潮,培养碳中和人才、探索新议程和构建新叙事等不同视角给国际气候治理提供“强乐观”叙事模式, 推动更多高校、青年和民间机构共同绘制可持续且实现碳中和的美好未来。
而2025年北大和巴政的碳中和人才培养项目,已经提上了我们的工作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