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巴政气候周 | “可持续城市与气候政策”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与巴黎政治大学联合主办“北大-巴政气候周——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系列活动——“可持续城市与气候政策”研讨会在北大碳中和研究院成功举办。会议聚焦城市在全球气候治理及行动中的作用、城市规划及改造、低碳交通规划和建设等议题。
研讨会现场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气候未来创新实验室发起人王彬彬和巴黎政治大学环境转型研究院主任夏洛特·哈尔彭作欢迎致辞。
欢迎致辞
夏洛特·哈尔彭教授分享主题为“城市在气候谈判和行动中的作用”。她表示城市在减排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全球超过70%以上排放量来自城市,到2050年接近80%,她强调交通及政策规划是城市减排主要抓手之一。她分享了团队在欧洲针对数十个城市气候治理行动调研后的收发现,指出不同城市气候治理模式相同,目前主要差异在实施层面。团队观察到治理模式较成熟城市减排政策更为积极,成果更高效。一些新兴小城市还缺乏气候治理和实施能力,这类城市可以积极向气候治理能力较强的城市学习,主动建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城市应制定更灵活、适应性更强的长期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和环境挑战。
夏洛特·哈尔彭作主旨发言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王江燕副院长就“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和减排研究”进行分享,重点介绍中国土地规划及利用对空气污染和减排的协同效果。王院长强调目前大多数城市碳排放量化数据仍集中在行业,国家层面缺乏针对城市规划、温室气体、污染物和垃圾处理等综合数据。王院长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减污降碳有效途径之一,包括对土地供应控制、利用结构调整、利用强度约束及现有土地用途功能调整等手段。
王江燕作主题报告
交通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区副主管(ITDP)李珊珊向师生们介绍了目前全球城市低碳和可持续交通战略和成功案例,包括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及纽约等,此外还特别分享了天津行人和骑行绿道项目。
李珊珊作主题报告
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立雅(中国)、北京建筑大学、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及法开署等多位代表参与圆桌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