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周

北大-巴政气候周系列报道之二 Naman Kapoor: 中法青年共创气候未来

213d3fb77771448082e2814593abbc66.png

编者按:

2024年10月21日-25日,在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法国驻华大使馆、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战略支持下,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巴黎政治大学环境转型研究所成功承办“北大-巴政气候周——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系列活动。该活动被列入中法建交60周年官方活动目录。

Naman Kapoor就是“北大-巴政气候周”吸引的来自两校的众多参与者之一。他不仅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北大-巴政气候周开幕式上发言,还主持了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气候讲座,积极参与了多场青年对话。

近日,Naman Kapoor作为北大-巴政气候周的学生代表接受了《中法对话》杂志的专访,畅谈了他参与气候变化行动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以下是2025年1月13日发表于《中法对话》杂志的采访实录。

推动中法气候合作的年轻人

我来自印度恒河岸边的小镇瓦拉纳西(Varanasi)。在我小时候,恒河是神圣的,是纯洁的象征。但我记得有一天,母亲告诉我:"不要碰水!“。起初,我并不理解。我们崇敬的东西怎么可能也是要避免的东西呢?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污染的概念,也许,在不知不觉中,这也成为了我的气候变化第一课。

8cc4ec49ee084f8980a5d6185da20903.png

在巴库参加COP29的年轻人

读书期间,我被政治所吸引,因为政治能够带来大规模的变革。个人行动固然重要,但政治可以改变整个系统。这一认识加大了我对治理和决策的兴趣。

2021 年,当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AUC)启动Climate X 试点项目时,我被选为最年轻的学生大使,参加了 COP27。我的目标旨在实现绿色债券的民主化,使气候融资更容易获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我意识到,尽管我们拥有解决气候问题的才能和知识,但资源往往分配不当或根本不足。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产生最大的影响,我必须专注于金融领域。

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多方面威胁,加剧了不平等、饥饿、贫困和人权。我对这项工作的承诺很直接,就是让世界变得比我发现时更好!如果你看到什么东西坏了,而你又有能力修复它,你就会采取行动。对我来说,这是责任,也是我的动力源泉。

世界舞台上年轻的声音

我曾以青年专家的身份,数次作为代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一开始,我感到很害怕。我和外交官、首席执行官们以及从事这项工作数十年的专家共处一室。我记得当时在想:"我能告诉他们啥?什么是他们以前没听过的呢?当你被这么多专家包围时,很容易怀疑自己。”

ef00df19b5ba40d9a34de2ef1749f3ac.png

在气候周和世界未来峰会前,纽约市气候家庭组织和 “我们的气候孩子 ”组织的家长们在纽约组织一场富有创意的家庭活动(2024年9月21日)

但后来我意识到,年轻是一种力量。我们不会把自己禁锢在旧有的思维框架中,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质疑。这种好奇心往往会引导我们从新视角来审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识到,我在这个房间里的角色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在信息模糊时寻求澄清。

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参加像缔约方大会这样的重大活动前,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准备工作上。确保自己知道各利益相关方想要什么,紧张点在哪里。除此之外,我还要准备我的想法。目的不是要说很多话,而是说一些能够产生影响的话。

我了解到,人们尊重诚实和准确性。如果你清楚、简洁、诚实,人们就会倾听你的发言。你不必以最聪明的人自居。现在,当我走进这些房间时,我记得我是来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而不是来证明什么。正是这种视角的改变让一切都变得不同。

对于 COP29,参会前我预感到会有某种形式的“碳金融监管体系”。我感受到创建全球碳市场方面的进展,对此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全球碳市场”,但似乎一直是一个遥远的目标。第二十九届缔约方大会表明,这一目标指日可待。“第六条”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统一性”。不同国家对 “补偿 ”有不同定义,容易形成漏洞。如果对 “信用 ”有二十种不同的定义,就不可能有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另一个问题是“责任”。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督系统,碳信用额就像幽灵资本,技术上存在,但实际上毫无意义。气候融资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不能在幕后谈判,它必须在公开场合通过行动来建立。

促进中法在气候领域的合作

北大 - 巴政气候周(PKU-Sciences Po Climate Week)于2024年10月21日拉开帷幕。活动旨在发挥中法高校作用,深化共识、增进合作,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创新机制,为碳中和人才培养探索创新路径。我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3bceabda4c3940f496f8a3b45ebe36ac.png

“北大-巴政气候周”开幕式成功举办

这不仅对我,而且对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特殊的活动。这次活动具有象征意义,因为这是一个在中法建交 60 周年大背景下举办的活动。我有幸代表巴政的学生,与三位巴政老师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辩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讨论的实用性。我们不仅讨论了需要做什么,还重点讨论了如何去做。这一周的讨论涵盖了从气候融资到道德、社会和治理(ESG)要求,再到可持续消费和行为转变等方方面面,在场的人都能有所作为。除了讨论,我们还实地考察了故宫的零废弃项目,学习故宫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行动方面的实践。

ddbf90e72eb64f34b258f83cd0faddad.png

北大、巴政两校师生共同参观故宫“零废弃”项目

我还有机会在开幕式上发言,并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主持了活动。交流的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每个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

ed3327df728947f5a57a291b999fde17.png

Naman Kapoor(左二)参加2024北大-巴政气候周开幕式的青年讨论环节

25c400f19c65482391c837cf61804a06.png

“北大-巴政气候周”气候讲座在法国文化中心举办

这次活动还让我意识到,中法两国在领导气候行动中所处的有利位置。中国的规模和快速行动能力,加上法国在治理方面的政治领导力和专业知识,使两国成为这一领域的天然盟友。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我带领中法两校的同学起草了一份联合声明,并将与两国高层领导分享。很高兴看到年轻人能有这样一个平台,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这样的时刻提醒我,当人们围绕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不仅仅是讨论,而是建立一些具体的东西时,就能真正的去改变。

需要跨越的鸿沟

许多人和组织都希望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但却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如何产生重大影响。这正是我现在做的事情。我与法国及中国同伴合作,建立了一个工具和生态系统平台,帮助组织和个人更有效地参与新兴碳市场,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影响。

我们的旗舰项目之一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及了解欧盟排放交易计划(EU ETS)复杂性。这些法规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推动企业重新思考其供应链。但对于许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很难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我们希望创建的平台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正在研发一些工具,帮助企业分析梳理其排放量优化供应链,并以此为依据降低新的“碳市场法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我们的目标是将看似高昂的合规成本转化为战略机遇。让企业不再将气候行动视为成本,而是对战略和提升复原力的投资。更让我的兴奋的是,2025 年初我们将在中国推出该平台。

58bece1e241741c4b6796871bdabdc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