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大讲堂

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第3讲 | 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11月24日,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系列活动第3讲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楼303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研究员作报告。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主持讲座。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等研究院领导出席讲座。近200位同学、校友以及社会友人现场聆听,讲堂同时开启多平台直播,吸引超过17万人次线上观看。

张海滨主持讲座

黄晶主任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研究,曾担任《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组副组长,多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大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等国际多边活动。本次讲座,黄晶主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背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以及气候治理、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内容。

黄晶作报告

首先,黄晶主任梳理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认识的演变,并回顾了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他指出,近年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尤其是有关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化。在最近结束的第六次评估周期中,IPCC明确指出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在2015年《巴黎协定》的框架下相继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旨在实现在本世纪下半叶温室气体人为排放与清除之间的平衡。

随后,黄晶主任分析了我国在碳减排技术方面的需求,并从八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的碳中和技术体系框架,包括节能提效、零碳电力能源、零碳非电能源、燃料/原料替代、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碳汇、集成耦合与优化以及非二气体削减。这些前瞻性的部署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最后,黄晶主任展望了我国的碳中和事业。他指出,碳中和将带来整个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颠覆性变革,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既是挑战,同时也为清洁能源制造等领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在碳中和技术需求紧迫、市场机制缺失、政策激励不足,技术、市场和政策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未来需要不断融合、协同发力,三者之间的“交集”越大,科学技术的作用就越显著,实现“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可能性就越大。

黄晶主任的讲座站位高,系统性强,内容丰富,风趣幽默。在自由交流环节,观众们从“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碳中和技术突破、CCUS技术开发与投资以及中美碳捕集合作等角度向黄晶主任踊跃提问,黄晶主任一一耐心解答。

自由交流环节

互动环节结束后,张海滨副院长为黄晶主任颁发了大讲堂纪念证书,赠送了由环保材料制成的纪念品,并合影留念。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碳中和大讲堂第3期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张海滨为黄晶颁发碳中和大讲堂嘉宾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