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徐沁仪 | 性别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具有多维度影响

编者按:

近日,我院双聘教师徐沁仪应妇女研究所邀请,以“全球气候治理的体系、机制与性别议题”为题,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徐沁仪老师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气候变化治理的核心内涵,系统阐释了国际合作机制的发展脉络,并深刻解读了性别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与重要意义。

以下为妇女研究所对讲座内容的详细介绍。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理解的深化,性别议题正逐步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之一。2024年12月25日上午,妇女研究所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徐沁仪就“全球气候治理的体系、机制与性别议题”作专题讲座。徐沁仪结合其参与联合国气候大会谈判的亲身经历,深入介绍了气候变化治理的内涵、国际合作机制,剖析了性别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性。本次讲座由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主持,国际妇女研究室副研究员石鑫担任与谈人。

8e4ae76d0b084e08b9d06e8a7063f5d2.jpg

主讲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徐沁仪

全球气候治理与性别议题

在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上,徐沁仪指出,当前所说的气候变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上升,进而引发的全球变暖现象。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摄氏度以内。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际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环境、技术、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议题。因此,国际合作机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徐沁仪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及其下的两个重要协议——《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UNFCCC作为全球气候行动的框架,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来讨论和应对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则是这一框架下的具体法律文件,它们规定了减排任务和合作方式。《京都议定书》采取自上而下的减排模式,对发达国家有明确的减排要求。《巴黎协定》则转向国家自主贡献的模式,要求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减排目标,并进行全球盘点。这些国际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协调各国的行动,还能够促进技术和资金的转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性别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具有多维度影响。她指出,首先,气候变化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是不均等的。例如,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气候相关灾害的影响,因为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使她们更容易暴露在风险中。其次,女性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们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决策和行动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提高女性的参与度和领导力可以增强气候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性别议题是如何逐步纳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中的?她介绍,自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以来,性别议题逐渐受到关注。2010年坎昆协议首次将性别平等纳入气候议程,强调在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应考虑性别因素。2014年利马性别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其整合,性别议题被正式纳入气候治理的长期行动框架中。2019年加强利马性别工作方案将性别议题延长至2035年。现在,性别议题已经成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一个专门议题。性别议题纳入气候国际框架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最初的边缘关注到现在的正式纳入和持续推动。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全球对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气候治理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未来,性别议题在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气候行动提供支持。徐沁仪强调,性别在气候变化中具有双向影响,女性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行动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成功至关重要。中国已经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国内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徐沁仪建议中国在气候治理中更主动地融入性别视角,通过国际合作和倡议,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

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性别主流化

在讨论环节,妇女研究所国际妇女研究室副研究员石鑫探讨了如何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中纳入性别视角的问题。她指出,中国在促进女性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提升农村干旱地区妇女利用水资源能力,强调救灾物资中妇女卫生用品和母婴用品的配备等,应梳理总结这些实践,并将其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中。

徐沁仪认为这些都是性别视角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规划时,可强化同妇联组织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整合相应的工作,未来可考虑逐步将性别议题纳入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计划和国家自主贡献报告中,以展示中国在气候适应方面的成就。

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焱提出了如何在气候谈判等国际舞台提升议题设置主动权的问题。徐沁仪分享了她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经验,认为通过做好前期准备、与主席国和秘书处良好沟通、把握场内场外联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性别议题的纳入和实施。可以考虑在气候治理国际会议主动发起关于气候与性别的倡议,利用在性别议题上的优势,增强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

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对这次学术分享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这次讲座内容丰富,覆盖了从国家政策到全球行动的广阔领域,深刻剖析了性别议题对气候变化治理的重要性。她指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体现了国家的战略眼光和责任感。她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气候变化领域公共政策时,应从性别视角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在妇女发展项目中也应加入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以实现双向的整合和推进。她还提出了在新能源、产业升级、绿色技术应用、绿色消费等相关政策中纳入性别视角的建议。最后,郭晔建议未来的研究应从战略角度探讨中国在性别与气候议题上的独特优势与贡献,期待在学术界进一步交流与深化讨论。

(作者系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国际妇女研究室副研究员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