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第1期讲座成功举办

9月19日,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102报告厅重磅开讲。首场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担任主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担任本场主持。200余位同学、校友以及社会友人现场聆听,讲堂同时开启多平台直播,吸引了超15万人次线上观看。

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长主持大讲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李歆、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兼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滕飞共同出席本场讲堂。刘俏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光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总体目标,将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纳入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学院不断推进面向“双碳”目标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未来,学院希望能与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携手共进,通过碳中和大讲堂搭建起开放活跃的思想交流平台,以学科交叉融合的范式去探讨前沿问题,回应时代之问。

光华管理学院刘俏院长致辞

杜祥琬院士在授课中带领大家从物理学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谈及气候变化,杜祥琬院士认为,“气候变化科学”的核心是分子物理学,具体来说是二氧化碳这样一类分子的辐射物理特性和增温作用,因此,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是坚实的,气候变化的现实和趋势是确定的,我们的决策也要建立在气候变化的科学的基础之上。

杜祥琬院士发表演讲

针对“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杜祥琬院士认为实现“双碳”目标,“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他通过河南兰考、山西芮城两地试点的能源利用模式转型案例以及科学研究数据论证,我国的能源转型有着资源可供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的坚实基础,因此要更为准确完整地理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为我国实现能源资源转型奠定准确的基础认知。

杜祥琬院士还指出,“双碳”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克服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惯性大的巨大困难。因此未来发展一方面需要节能、提效,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尽早实现能耗增长主要由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供应。同时,在实现碳达峰的同时,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各行各业都需要明确走向碳中和的方向与路径。碳中和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要开辟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和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刻进步的里程碑。

最后,杜祥琬院士强调,我们要从未来能源的角度理解“双碳”目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双碳”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

自由交流环节,现场的听众们踊跃发言,就分布式储能、新能源制氢、氢冶金技术、核能的未来发展、新能源发展标准化、有序推进能源转型等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杜祥琬院士一一给予细致作答并鼓励在场的年轻的学子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与国家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为国家的“双碳”事业贡献力量。

提问互动环节

最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峥副院长为杜祥琬院士颁发碳中和大讲堂嘉宾纪念证书,以感谢他为碳中和大讲堂系列讲座作出的精彩首讲。在与会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的首次讲座圆满结束。

光华管理学院张峥副院长为杜祥琬院士颁发证书

会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