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助力鄂尔多斯低碳转型发展鄂尔多斯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城市,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矿、稀土资源,经济基础良好,同时有较大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2022年9月,为支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加速鄂尔多斯能源转型,北京大学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确立了“能源战略与碳中和路径”、“智慧矿山”、“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地下清洁能源资源”、“节能减...2023 / 06 / 30
-
张信荣教授课题组出版全球第一本介绍CO2制冷热力学循环及应用的专著《CO2 Refrigeration Cycle and Systems》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CFCs(氯氟碳化合物)和HCFCs(氢氯氟碳化物)逐渐被限制使用,人们又重燃对使用天然工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兴趣。从保护臭氧层和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来看,当前对基于二氧化碳等天然工质的技术需求非常迫切。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可燃的天然工质,ODP(臭氧层消耗潜能值)为零,GWP可忽略不计(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而CFCs、HCFCs的GWP值高达上千甚至...2023 / 06 / 30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主任戴凡一行到访北大碳中和研究院2023年6月25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主任戴凡教授、Jessica Gordon研究员到访北大碳中和研究院,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接待了两位专家。 张海滨老师对戴凡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她们介绍了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概况。他特别指出,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坚持自身特色,紧密依托北京大学强大的文理农工医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对外交流广泛的国际化优势,...2023 / 06 / 27
-
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杨洪教授到访碳中和研究院2023年6月15日,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杨洪教授到访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院士和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在临湖轩东厅会见杨校长。 朴世龙院士首先对杨洪校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北大碳中和研究院的的成立及主要发展方向,期待双方加强碳中和自然科学和相关政策法律及治理的合作研究。杨洪校长介绍了目前正在从事的相关研究项目,对与北大碳中和研究院开展零碳校园等合作计划表达了强...2023 / 06 / 27
-
林金泰研究组发现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湖泊的高强度自然源氮氧化物排放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林金泰的研究组利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星基氮氧化物(NOx)排放快速精细反演算法,首次发现了青藏高原湖泊的高强度自然源氮氧化物的排放。该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135个远离人为活动的大湖自然微生物源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与诸多大型城市的人为排放量相当。在此之前,尚未有如此高强度内陆水体自然源氮氧化物排放的报道。相关成果以...2023 / 06 / 15
-
彭书时课题组评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反硝化氮损失氮是调节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养分,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中氮损失是预测植物和微生物氮限制与否的关键。然而,气态氮损失难以直接观测,在生态系统到全球尺度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亟需发展氮损失的估算方法,评估全球氮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彭书时课题组采用全球土壤氮同位素比(d15N)观测数据反演了反硝化氮损失在总氮损失中...2023 / 06 / 13
-
Nature Communications∣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土壤氮对人工林植被碳动态和土壤有机碳动态的调节作用植树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缓解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植树造林增汇潜力的估算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大尺度的野外调查数据;另一方面在于对植被碳动态和土壤碳动态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造林带来的植被生物量增长既可通过增加凋落物输入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但同时也会增强植物对于土壤养分(尤其是土壤氮)的需求,从而激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对二者之间这种复杂耦合关系及...2023 / 06 / 04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在《自然-食物》发文揭示极端降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制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粮食安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准确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往研究普遍关注高温、干旱和低温造成农作物减产,但对极端降水影响及其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提出了基于联网观测、控制试验和模型模拟的综合评估方法。 针对联网观测难以区分极端降水影响的难点...2023 / 05 / 11
-
北京大学IMED综合评估模型云端平台正式发布碳中和目标下减污降碳与提质增效的协同推进为双碳政策制定与科学评估提出了新要求。融合自然—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评估模型是双碳政策评估的研究利器与国际难题。在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机构的支持下,北京大学IMED(Integrated Model of 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综合评估模型云端...2023 / 05 / 10
-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访问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并发表演讲2023年4月25日上午,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先生到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并做题为“全球环境治理:现状与未来”的演讲。演讲前,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院士在临湖轩会见了来宾。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彭建、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等参加会见。 张锦对索尔海姆先生一行到...2023 / 04 / 28
-
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詹妮弗·摩根访问北京大学并发表演讲2023年4月13日上午,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女士到访北京大学,并为师生发表主题为“气候危机时代的国际合作”的演讲。演讲前,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副校长张锦等在英杰交流中心会见了来宾一行。 龚旗煌欢迎摩根女士再一次到访北京大学,并向其介绍了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年”的发展理念以及北京大学代表团访问德国的...2023 / 04 / 17
-
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奖者论坛顺利举行2023年3月15日,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奖者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举行。必和必拓企业公共事务及战略发展副总裁欧阳军,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胡晓阳,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琳,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张尧等出席会议,获奖学生参与论坛并做课题汇报。论坛由朴世龙主持。 欧阳军在致辞时表示,必和必拓长期以来致力于携手上下游产业...2023 / 03 / 17
-
引领科技前沿,汇聚天下英才,讲好“双碳”中国故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致辞 各位嘉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欣欣向荣的春天再次来到北京大学,首先,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对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大会暨碳中和发展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彰显了我们党...2023 / 03 / 16
-
恰逢其时,大有可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委托苏伟代为宣读书面致辞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热烈祝贺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今天隆重举行的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是一次盛会!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应运而生,恰逢其时,从国际上看,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广泛而深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今年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全球十大风险当中,有四个风险与气候变化...2023 / 03 / 16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举行2023年3月15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校长龚旗煌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院士,北京大学理...2023 / 0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