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丰课题组在《自然-食物》发文揭示食物系统健康风险及其不平等性食物系统包括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这些环节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增加人群健康风险。食物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居民承担的健康风险不同,表现出不平等性,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关注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缺乏可靠手段,难以有效探索食物系统健康风险的不平等性及其关键因素、应对策略。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英联合团队综合利用氨等大气污染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单、省级尺度投入产出模型、CM...2024 / 03 / 18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课题组揭开全球变绿和森林死亡加剧并存之谜数十年来,全球植被生长增强,即全球变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课题组系统探索了全球变绿现象的特征、驱动因子以及对地球系统的反馈作用,代表性成果发表于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6, doi:10.1038/nclimate3004; 2017, doi:10.1038/nclimate3299)、Nature Review Earth & Enviro...2024 / 03 / 13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戴瀚程研究员出席联合国GEO-7全球作者会2024年1月14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LEEEP团队负责人戴瀚程研究员抵达位于奥地利的联合国维也纳分部,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全球环境展望(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 GEO)第二次全球作者会,期间与多名资深学者深入探讨交流,展望未来合作方向。 联合国全球环境展望 全球环境展望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项核心倡议,旨在提供全面、权威...2024 / 02 / 22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访问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2024年1月14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研究员、LEEEP团队负责人戴瀚程研究员一行6人抵达位于奥地利拉克森堡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开启了为期11天的短期交流访问,期间与多名资深学者深入探讨交流,展望未来合作方向。 北京大学与IIASA的合作历程 IIASA是于1972年成立的多学科交叉、非营利、非政府国际学术组织,其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成立宗旨是联...2024 / 02 / 20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青藏高原与北极气候变化联动机制青藏高原与南北极合称“三极”,是冰川主要分布区,且气候变化剧烈。南北极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气候及地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青藏高原,作为东亚气候的“启张器”和“调节器”,则通过动力和热力过程深刻影响亚洲季风乃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率。然而,青藏高原地表过程变化能否影响极地气候?这一问题至今尚不清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李...2024 / 02 / 02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李歆课题组揭示我国典型城市臭氧污染长期演变的驱动因素臭氧和PM2.5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高浓度的臭氧会损害人体健康、植被和生态系统,并且臭氧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过去十几年,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排放削减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削减了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大大改善了PM2.5污染。然而在全国范围内近地面臭氧浓度持续升高。我国的情况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欧美地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削减一次污染物的同时也降低了臭氧浓度。我国与欧美地区差异的原...2024 / 01 / 25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召开2024新年学术研讨会2024年1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4新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成功召开。碳中和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来自北大文理农工医近20个院系的双聘教师代表50余人参会。研讨会由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李歆主持。 碳中和研究院2024学术研讨会现场 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李歆主持会议 李歆在主持时指出,本次会议旨在为研究院的双聘教师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听...2024 / 01 / 22
-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北大力量 ——北大碳中和研究院与北大继续教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1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大学副校长、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继续教育部部长张西峰主持签约仪式,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杨学祥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李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办公室主任、碳中和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何洁,行政秘书张璐瑶;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舒忠...2024 / 01 / 15
-
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交流会举行,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李歆与会并介绍碳中和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0月,旨在加强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促进环境健康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决策支持。为增进环境健康相关学科间的交流、推动环境健康科学发展,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于12月4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环境大楼B121报告厅召开交流会。 本次会议由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郑玫教授...2023 / 12 / 21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在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作主题报告12月4日,由自然资源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举办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设有主论坛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理念传播”、“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蓝图”、“生态文明·资源高校利用与绿色转型”、“生态文明·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四个主题论坛。 ...2023 / 12 / 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夏红卫到访碳中和研究院2023年11月29日上午,北大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夏红卫,到访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与其座谈交流。双方围绕碳中和学科建设、碳中和教材编写、学术成果转化等合作议题展开洽谈。北大出版社理科二编辑部主任郑月娥和碳中和院秘书张璐瑶参加座谈。 张海滨副院长首先对夏红卫书记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了碳中和研究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研究院未来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建设碳中...2023 / 11 / 29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张海滨副院长出席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并在全会上发言论坛现场 2023年11月15日-16日,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全国政协举办。11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开放 发展 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张庆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等嘉宾出席论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2023 / 11 / 24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韩国延世大学携手探索全球低碳转型之路2023年4月24-26日,应韩国潘基文基金会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延世大学Tae Yong Jung教授的邀请,北京大学碳中和院双聘研究员、LEEEP团队负责人戴瀚程研究员带队抵达首尔,参加“东北亚电力供应模型国际研讨会”。这一学术盛会汇聚了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韩国国家环境研究院、延世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杰出建模学者,共同探讨电力规划模型的构建、低碳转型策略,...2023 / 11 / 21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收支:净吸收,而不是净排放 | NSR观点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 CH4和N2O)排放是推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重点关注国家的CO2的收支,却对温室气体总收支缺少系统的认识。在最近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一篇文章中,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40余个温室气体收支组分的计量,首次完整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收支。研究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非...2023 / 11 / 14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参加长城气候对话10月26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加州-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长城气候对话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主持对话。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江苏省副省长方伟、广东省副省长张少康、海南省副省长顾刚、四川省副省长田庆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以及来自中美两国地方、民间、智库、高校等150余位代表出席对话。 对话现场 北大...2023 / 11 / 06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在国防大学作"双碳"讲座2023年10月28日,北大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海滨教授应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邀请,为陆海空三军三百余学员作了题为“碳中和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大国博弈与中国的角色定位”的学术讲座。这是国防大学研究生系列公开课的第三讲。国防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延统少将、政委曲升云少将在讲座前会见张海滨教授,为其颁发授课证书并一同参加...2023 / 11 / 06
-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访问北大,碳中和研究院多位教授参加座谈10月27日下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访问北京大学并与师生座谈。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校长龚旗煌分别会见来宾,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参加活动。 郝平欢迎纽森一行到访北京大学,并表示,纽森到访中国及北京大学,对促进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师生欢迎纽森的到来,希望与他在多个领域开展交流和互动。 龚旗煌向纽...2023 / 10 / 28
-
“新形势下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挑战和机遇”专家圆桌讨论会顺利举行10月18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召开了“新形势下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挑战和机遇”专家圆桌讨论会。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Nate Hultman教授的研究团队与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贾庆国,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等十余位国内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中美应对气候变化...2023 / 10 / 26
-
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第2讲|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作用10月20日,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碳中和大讲堂”系列活动在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102报告厅开启第二讲。本场邀请到了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气候变化谈判首席代表苏伟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担任本场主持。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以及...2023 / 10 / 25
-
周欢萍课题组在《自然》发文,报道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重要进展材料的晶体质量、纯度与材料的制备方法密切相关。近年来,得益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原料成本低廉,可溶液加工等特点,其光电器件研究进展迅猛。然而,钙钛矿合成反应迅速,组分易迁移扩散,且常常伴随溶剂参与的中间相及其他杂相(如δ相)的生成。这导致薄膜中存在多尺度缺陷,尤其是原子尺度点缺陷及纳米尺度的相杂质等不易被常规方法检测的缺陷,这阻碍器件效率与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亟需更...2023 / 10 / 23